图片是从 Unsplash 找来的可以免费使用的,很好找,似乎每个人去法国都会拍一张巴黎圣母院。
其实是昨天一早我起来刷 Youtube
的时候,就看到 Youtube
有一些直播的新闻在提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我其实对新闻都是无感的,稍微看了一眼就关掉了,该干啥就干啥。
不过毫无意外的,慢慢的,等我开始做事情的时候,这已经变成微博最热门的话题。无数人开始介绍巴黎圣母院的历史,表示惋惜,当然也有人说烧了就烧了,反正可以重建。这次巴黎圣母院烧掉的看着很吓人,但是确实不是主体建筑,是木制的顶子,如果不是我前两天偶尔查另外一件事情,我也会以为大教堂的顶子之类的也是石头做的。但是这并不稀奇,我之前看到的俄罗斯的洋葱头顶,也有木制的。
圣母院这种主体是石头的,只有一些尖顶采用木头的建筑物,其实很难被火灾彻底摧毁。这当然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当然,你总是很快就会看到一些人表示幸灾乐祸,甚至说这就是圆明园的报应。这当然是一种义和团式的心态。
为啥?首先,我国目前跟法国是友好的国家,我们的主席刚刚访问了法国,还签订了一堆协议。而英法联军是 1860 年火烧的圆明园,那已经是 159 年前的事情了。这中间中国和法国发生过很多历史的纠缠,甚至还有过单独的战争(1883 年),但是现状是我们和法国和全世界其他的国家都是和平共处的。我们当然要记住当年英法联军,英国,法国,八国联军,等等力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形式对中国进行了侵略。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那些战争早已经结束。现在是友好的国家,那么我们之间是应该相互抱有善意的关怀的。
其次,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历史文化建筑,已经不仅仅是法国的财产了。它也是全人类的财产了。我们作为一个整体,虽然不能去拥有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作为人类这一个整体,人类文明中创造的的每一个历史的文化的遗产,都是全人类共享的财产,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可以自由的参观,去凭吊,去感叹人类曾经做出的伟大的事业。这当然不是革命小粉红想象的,我们只遗憾巴黎圣母院遭受劫难。我们也遗憾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我们也遗憾我国一些文物部门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还有各种拆迁改建带来的莫名其妙批准的对古建的拆除,还有文革破四旧摧毁的文物,等等。所有的遗迹、文物都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产,被毁灭了都很可惜。
就拿巴米扬大佛来说,说起来感觉跟中国人关系不大吧,被塔利班炸之前,大多数国人听都没听过,包括我。但是被塔利班炸掉以后,名声大噪,我们也才知道这世界曾经存在过这么伟大的奇迹。不过来自中国的《侣行》节目团队,在 2015 年曾经在原地用光影复活过一次巴米扬大佛。
而更深的渊源其实不止如此,唐僧西游的时候其实经过过那里还留下了记载。
中国佛教僧人玄奘在约 630 年时曾经过巴米扬,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形容当地(书中称为梵衍那国都城)是一个兴盛的佛教中心,“伽蓝(佛寺)数十所,僧徒数千人”。书中记载 “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指的是西大佛,而它的东面有 “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指的是东大佛。
wikipedia
而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之详细,现代的一些考古也参考了他的记载,据他的记载有一尊卧佛,非常巨大,有 300 米长,在附近的挖掘没有找到这尊卧佛,但是找到了一个 19 米的卧佛。现在考古学界可能还在讨论和做更多的挖掘。而且现在反过来,现在巴米扬大佛的遗迹,那烂陀寺的遗址也可以证明当年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准确和详实。
再其次,历史其实是复杂的。我这些年特别喜欢看历史的原因在于,历史有很多细节。虽然我们的教科书和一些简明的历史读物隐藏和忽略了一些细节,但是历史本身的价值其实是在细节里面。巴黎圣母院确实跟圆明园有着关联。但是,可能并不是很多爱国小将想象的那样。
回到历史去看,你会发现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的时候,中国有带路党,有看客,有人叫好,痛心疾首的人并不多。那时候文明程度低,而且圆明园那时候是皇家私家园林,跟老百姓其实没啥大关系。说起来,那时候老百姓幸灾乐祸的可能更多,跟现在那些幸灾乐祸巴黎圣母院的也许心态也差不了太多。那时候,那是皇家私家园林,老百姓别说进去了,连路过的时候,远远的看一眼也许都会被看守的兵丁责骂。老百姓也不会理解,那里面除了寻欢作乐的皇帝,宫女嫔妃,太监看守,里面还有什么。那时候的老百姓应该也没有当下的文化遗存,文物的观念,大概就想着里面有好吃好喝和金银财宝吧。
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最常见的照片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有些人以为圆明园只有西式建筑,其实圆明园是中西结合的,中式建筑西式建筑都有。
比如这是圆明园的濂溪乐处,这是以前的宫廷画家画的圆明园的画的一个局部。
倒是被烧后,其实一些石头为主的建筑的主体结构损坏倒是不多,或者说,遗址尚在。1873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 13 年左右),一个名叫 Ernst Ohlmer 的德国人,拍了很多圆明园的照片,让我们可以窥见历史。他有个中文名字叫阿理文,是德国籍中国海关官员、胶海关首任税务司。
我们可以看一些比较
这是大水法的画像
这是 1873 年的照片
现代的照片
图画的海晏堂
1873 年的海晏堂
现在的海晏堂
图画中的谐奇趣
1873 年的谐奇趣
现在的谐奇趣
那么圆明园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呢?首先英法联军烧过以后,清皇室是整修过的,所以 1873 年的时候 Ernst Ohlmer 去拍照的时候,虽然是一片荒原景象,但是建筑大多都在。
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圆明园被附近清军溃兵和匪民的劫掠,残存建筑大部分被毁。清朝灭亡后,因为圆明园遗址无人看护,石料被各种偷走,也有人搬进圆明园居住带来进一步的破坏。
解放后,相继拆除了圆明园福海石驳岸、舍卫城残余城墙及地基、万春园三孔桥、运料门、长春园七孔闸等残存建筑,以及残留的全部园墙,并砍伐了园内残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庙古树。文革你可以想象自然又是一场劫难。
1976 年 11 月 17 日,海淀区设立了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遗址才真的开始有人保护。
英法联军为啥要抢烧圆明园呢?如果仅仅为了劫掠,当时他们也有能力去抢烧故宫,里面的好东西不比圆明园多么?
由于此前清廷谈判代表曾拘捕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 39 人,加以虐待,并曾将其囚禁于圆明园中,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国谈判全权代表第八代额尔金伯爵遂以 “对外交人员实施虐待” 为由,于 10 月 18 日下令放火烧园,以教训咸丰帝。
wikipedia
当然也有人说,英法联军进去的时候,还不知道使节们怎么样了。但是,我们总是知道故宫更有钱,更值得劫掠,那时候皇室都逃跑了,并没有多大的危险。
网上有一系列文章说龚自珍的儿子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带路党。这个其实源自清末的一本小说《孽海花》,这是书里面龚自珍的儿子的一段话
我老子看了,连夜动身回南。过了几年,倒也平安无事,戒备之心渐渐忘了。不料那年行至丹阳,在县衙里遇见了一个宗人府的同事,便是他当日的赌友。那人投他所好,和他摇了两夜的摊。一夜回来,觉得不适,忽想起才喝的酒味非常刺鼻,道声 “不好”,知道中了毒。临死,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我,嘱我报仇。他平常虽然待我不好,到底是我父亲,我从此就和满人结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庚申之变,我辅佐威妥玛,原想推翻满清,手刃明善的儿孙。虽然不能全达目的,烧了圆明园,也算尽了我做儿的一点责任。人家说我汉奸也好,说我排满也好,由他们去吧!
孽海花
大概意思是说,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认为龚自珍是死于宗人府(清朝管宗室事务的部门)的同事的毒杀,所以龚橙给英法联军带路烧了圆明园。网上几乎所有的这类观点最早的来源都是这本小说。在近代,有一些大家认为这是真的,有些认为纯粹是小说的编造。没有任何史料佐证,我倾向于可能是小说家编造而已。因为这个事情在当时如果确实有,清室应该不会不处理龚橙,应该会有一些史料留存。
我们再翻过来说雨果,雨果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但是他严厉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做法。1861 年,他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
致巴雷特大尉:
1861 年 11 月 25 日
您很想知道我对军事远征中国一事的看法。既然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一桩豪迈而又体面的事情,那就只好劳驾您对我的看法赋予一定的意义。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既然您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圆明园。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圆明园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圆明园身上得到体现。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圆明园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用云松来作它的建筑材料;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
您可以借想象把它化为一座宫殿,一间闺房,一个城堡;您尽管去想象那里住的全是神仙,遍地都是宝;您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全是用油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而且还是精雕镂刻出来的;
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
为了创造它,需要整整两代人成年累月地进行劳动。这座庞大得跟一座城池一样的建筑物,是经过好几个世纪才建筑起来的。
这是为什么人建造的呢?是为世界的各族人民。因为创造这一切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圆明园;伏尔泰就提到过它。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没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那就尽管在想象中去想象它好了。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这里对它的描绘还是站在离它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又是在一片神秘色彩的苍茫暮色中作出来的,它就宛如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影影绰绰地呈现出来的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
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
这不禁使人想起帕特农神殿的事。他们把对待帕特农神殿的手法搬来对待圆明园,但是这一次做得更是干脆,更是彻底,一扫而光,不留一物。
即使把我国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 “外快”。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才双双手拉着手 “荣归” 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文明却竟是这样对待 “野蛮” 的。
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不过,我要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抗议,而且我还要感谢您使我有机会提出我的抗议。绝对不能把统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们统治的人们的过错混为一谈。做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的人民,则从来没有做过强盗。
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它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
阁下,您现在总算知道了,我对这次军事远征中国的事情,是有充分的认识的。
(本文原载 1962 年 3 月 29 日《光明日报》,程代熙译)
(本文原载 1962 年 3 月 29 日《光明日报》,程代熙译)
中国人现在喜欢说白左,喜欢说圣母。这次替巴黎圣母院惋惜的人,很多人就会说他们是圣母心泛滥,怎么忘了圆明园的故事。按照这些人的标准,雨果可能就是古老的圣母了。其实这才是文明。英法联军是野蛮的,即使是清政府先关押和虐待谈判使节,这也不是强盗行为的借口。但是雨果是文明的,或者按照流行的观点,是白左的,是圣母的。
我们再说回巴黎圣母院,其实巴黎圣母院有过自己的辉煌,比如 1431 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六世在这里加冕。也有过它的落寞,它曾经一度接近荒废直到拿破仑修复了它,并在这里给自己加冕。然后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劫难和修复。而它不仅仅有它的历史地位,更重要的其实是文化地位。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以及这本小说改编的话剧、歌剧和电影,让巴黎圣母院变成了在全世界人民心中,法国最重要的一个标志。
我还没去过法国,但是我惋惜巴黎圣母院被烧的,第一个时间想到的就是雨果。想到了雨果,马上想起他怒斥英法联军是强盗的那一封信,想到的马上就是圆明园,然后就是巴米扬大佛。然后就是金阁寺。
这是我 2018 年 11 月去日本旅游拍下的金阁寺。金阁寺很美,更重要的是那是我童年记忆,那时最爱看一休的动画,他经常去金阁寺见足利义满。
但是其实金阁在 1950 年就被人烧了,现在的是重修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上其实也遭受过很多破坏,这次烧毁的其实并不是主体,还可以修复很多。最重要的其实是记忆,如果记忆还在人们还珍惜喜爱,烧掉了也有修补的一天。记都记不得的,就真的消失了。
圆明园摆在那里,只剩下废墟,但是留着那废墟就比没有好,看着那废墟,我们当然可以回想中国积弱的年代,几万人就可以把整个清朝政府打跑的年代,我们也可以回想那美丽的建筑在之后的年代被各种政府的,民众的破坏。我们可以回想很多历史的细节。
而中国非常遗憾的是有很多历史古迹彻底散失了,有些连遗迹在哪里都找不到,有些可以找到遗迹,但是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当年的样子,有些被压在无数层黄土之下,难以找到。
参考资料: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ld_Summer_Palace
- https://www.ramblingfeet.net/old-summer-palace-beijing/
- https://de.wikipedia.org/wiki/Ernst_Ohlmer
本文非原创转载自 tinyfool, 他的博客上有很多很有深度的文章写的很好, 大家可以去看看。